Initium x SHKS 盧一威:政權與民粹面前,「大學管治」在何處? 當面對嚴重社會分岐,各方都希望自主的大學站在自己這一邊,卻很少人想到學術自由將被這選邊站隊的要求所蠶食。 陳敬慈:從碼頭罷工到雨傘運動,談工學聯盟的起與落 香港是要在「社運工會主義」的框架下,深化職場的組織基礎?還是要展開超越「社運工會主義」的實踐? 梁旭明:安全政治參與——香港網台觀眾,生活中的政論家 觀眾是否利用網台這獨特的社交媒體平台來了解並關心政治?他們怎樣消費及應用網台內容?或反過來問,網台能否真正將政治資訊及分析「下放」給觀眾,促進市民涉足政治的能動性? 李肇祐:在香港,認同「中華民族」的人,心裏是怎樣的「中華」? 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不能把促成本土身分認同的解釋直接倒轉過來。 朱耀偉:音樂、電影、語言⋯⋯香港流行文化仍蘊藏香港研究的新可能 我深明無法複製張國榮或梅艷芳,但重新思考香港如何積累和傳承文化動能,未嘗不是香港「見自己,見天地,見眾生」的過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