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  • Featured Publications

社運年代:香港抗爭政治的軌跡

這十多年來,香港市民前仆後繼走上街頭,顛覆了港人政治冷感的形象,激發豐富的公共討論,同時突顯不少社會矛盾。當下耳熟能詳的概念如核心價值、公共空間、集體回憶、地產霸權、本土意識等,大抵緣於社運。這段充斥著希望和失落的「社運年代」是否帶來了根本的社會變革?本書探討香港社運的眾多議題,呈現抗爭政治的力量和束縛;18 位學者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出發,以冷靜嚴謹的學術角度,為理解香港特區第二個十年,提供了現象之下的深層思考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社會運動這東西,沒有甚麼過時、不過時這一回事。但如果解讀新的抗爭,則確實需要對新的社會環境、參與者有所認識。讀《社運年代》讓我思想上產生震盪,打開了新的視野。

─呂大樂(香港教育大學副校長、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)

 

《社運年代》在抗爭暫歇的低潮期,重新定義了香港自身的政治存在。本書循著抗爭為中心展開分析,將庶民反抗經驗對照精英與建制,視佔領為行為藝術,以勇武作為意志的展演,皆極富創意。

─吳介民(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)

 

鄭煒和袁瑋熙近年發表的學術文章,已近乎是其他研究者必讀之作。此書填補了英文期刊論文和二三千字的報刊評論之間的空隙,對促進香港社會有關各種社會運動的分析和討論,必甚有幫助。

─李立峯(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)

 

這本書解答為何香港成為了世界關注的「示威之都」之謎,全方位探討動員策略、與政府的互動、認同與論述、媒體呈現、藝術表現等面向,充分掌握了當代社會運動多元而豐富的樣態。

─何明修(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)